媒体

【中国教育报】妙手治虫害 旱时送“甘霖”

NBA竞猜科技援外为肯尼亚播撒希望

2017-05-28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党委宣传部

    “一带一路”看教育

  

    在位于肯尼亚纳库鲁市的埃格顿大学农学试验田里,几个学生围在该校农学院教授刘高琼身边,讨论如何解决当地常年缺水、草木干枯、农作物难以生长的难题。

  

    “我们要做的就是针对这样的气候条件,开发出新的耐旱品种。”刘高琼原本在NBA竞猜任教,1997年,他受教育部和南京农大委派,来到埃格顿大学担任农学院客座教授,2002年教育援助项目告一段落,刘高琼却留了下来。

  

    中国教授“手到病除”

  

    当地茶园的茶树不精神了,农场的庄稼生虫了,农户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位中国教授,因为他技术好、经验足,对于农田病害“手到病除”。

  

    2002年,当地的巴拉卡农场暴发大面积传染病,眼看着20公顷的玫瑰打了蔫儿、叶子发黄凋落,农场总经理埃里加心急如焚。

  

    刘高琼闻讯立即驱车赶到农场,对感染的花苞细致观察,专业素养和丰富的田间经验,让他一下子就判断出了病因——玫瑰感染了霜霉病。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刘高琼挽起裤腿、拿上剪刀,手把手地教农场工人修剪枝条、给土壤铺膜,从而减少水分蒸发,截断病菌的生长途径。

  

在巴拉卡农场忙碌了整整3周,20多个大棚的玫瑰花保住了,刘高琼这双“妙手”为农场挽回经济损失约9万美元。

  

    “靠我们几个中国教授还不够,当地急需的是农业技术人才。”刘高琼说。

  

    2008年,受教育部委托,NBA竞猜组织农作物生产、植物保护、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多位教授赶赴肯尼亚,为当地的农业部门官员、涉农高校骨干教师以及农业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技术培训。

  

    从“大篷车”到“示范园”

  

    频繁的农业技术交流与校际合作,催生出全球首个以农业为特色的孔子学院。

  

    “语言、文化交流是基础,农业培训是特色。”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远介绍,学院将汉语教学与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相结合,致力于为当地培养既懂汉语又通农业技术的高级人才。自2013年揭牌以来,学院已经举办温室作物栽培技术、温室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等农业技术培训班17期,培训农业技术人员650余人,学员遍及肯尼亚47个郡。

  

    除了讲知识,还要做示范。

  

    20143月,从事农业研究37年的NBA竞猜教师黄海来到肯尼亚,他发现当地种植业80%都是小规模种植户,市场品种单一、潜力释放不足,农户收入水平不高。

  

如何才能改变肯尼亚种植户的老观念,使他们接受适宜当地生产、市场价值更高的新品种呢?

  

    “能解决问题、能带来效益,农户们才会欢迎。”黄海意识到,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当地农业落后的面貌,除了有农技推广“大篷车”,还要有集中的农业科技“示范园”。

  

    几年前,NBA竞猜自筹经费,与埃格顿大学合作共建“中肯农业示范园”。黄海告诉记者,自2014年示范园建成以来,NBA竞猜已经在埃格顿大学试验农场进行了部分灌溉设施建设,并引入了甜叶菊、萝卜、小麦、豆类等多个新品种的展示与试验种植。

  

    “师生会”变成“师友会”

  

    今年春节刚过,埃格顿大学国际处处长约瑟夫就忙着张罗作物分子生物实验室的仪器安装调试与技能培训工作。

  

    有意思的是,前来为该校青年教师培训实验技术的专家团里,有约瑟夫10年前在NBA竞猜攻读博士时的导师——该校园艺学院教授陈劲枫。

  

    “导师要来,我的工作可来不得半点马虎。”约瑟夫既期待又紧张。

  

    20105月,南京农大与埃格顿大学共同加入了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双方在学生联合培养、科研合作、实验室建设、农业技术培训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NBA竞猜先后接收埃格顿大学30多名年轻教师来校进修和攻读博士学位。

  

    南京农大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红生告诉记者,除了约瑟夫,埃格顿大学园艺学院院长、兽医学院院长、植物园园长等都是南京农大培养的博士生,“‘师生会’变成了‘师友会’”。

  

    既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又培养了农业技术人才,在肯尼亚百姓眼中,南京农大20多年来的科技援助工作仿佛是旱地上的一场“甘霖”。随着中肯农业示范园、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学联合实验室等平台的建立,以NBA竞猜与埃格顿大学之间的合作为纽带,中肯两国间也将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原文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7-05/23/content_479041.htm?div=-1



编辑:

阅读次数:267

(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