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搜狐】南农张天真组连续发表高质量成果聚焦棉花遗传与表观遗传丨BioArt聚焦

2017-06-08来源:搜狐作者:党委宣传部

6月5日,来自NBA竞猜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天真教授(2016年3月起任浙江大学农生学院教授)团队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杜雄明研究员合作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Genomic analyses in cotton identify signatures of selection and loci associated with fiber quality and yield traits”的研究性文章。该项研究通过对318份棉花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揭示了从美棉品种改良为全球最大纤维作物的遗传基础和演化规律,鉴定出25个品种改良相关位点和119个产量、纤维品质、黄萎病抗性等关联位点,尤其是鉴定出能同时提高2-3个产量性状或纤维品质性状的关联基因,为棉花“精准育种”提供了优异的基因资源和理论指导,有非常重要的利用价值


5月31号,张天真教授课题组与德克萨斯大学Z. Jeffrey Chen的课题组合作,在Genome 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Epigenomic and functional analyses reveal roles of epialleles in the loss of photoperiod sensitivity during domestication of allotetraploid cottons”的研究论文,通过将美国陆地棉与野生棉对比,首次绘制出棉花表观遗传基因的“甲基化基因图谱”,分析了野生棉和种植棉之间500多种表观遗传基因的差异,帮助研究人员选育出拥有某些新特征的新品种,提高棉花的产量,改善其抗旱性、耐热性或抗虫性提供了重要参考线索


今年2月20日,张天真教授研究组与中科院上海植生所黄学辉研究员(现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合作也是在Genome 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Genomic insights into divergence and dual domestication of cultivated allotetraploid cottons”的研究论文发现从多年生灌木到一年生棉花的起源和驯化规律



张天真教授课题组主要致力于将棉花基因组研究的理论与技术用于新材料创制和新品种培育与利用研究,近年来在高水平杂志上发表了一些列重要成果。除了上述三项今年发表的成果之外,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2015年4月20日由张天真教授和教授牵头联合德克萨斯大学Z. Jeffrey Chen的课题组组成的一个国际合作团队共同完成了陆地棉基因组的测序。相关研究成果以“Sequencing of allotetraploi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acc. TM-1) provides a resource for fibre improvement”为题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


2015年5月24日,继4月20日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陆地棉基因组的测序结果之后,张天真团队在Genome Biology杂志上又发表了题为“Sequence-based ultra-dense genetic and physical maps reveal structural variations of allopolyploid cotton genomes”论文,该成果利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有效的SNP基因型分型方法,构建了四倍体棉花4,999,048SNPs位点的超高密度遗传图谱。


说明:以上信息主要来源于NBA竞猜官网的相关报道。

附张天真教授简介:

张天真教授本科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都是在NBA竞猜获得的,1986年开始在南农任助教,随后逐步晋升为讲师、副教授和教授,期间还在德国鲁尔大学做过一年的博后。2016年3月起担任浙江大学农生学院教授。此外,他还担任国际棉花基因组计划(ICGI) 协调委员会委员兼结构基因组研究工作组主席 、中国棉花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张天真教授致力于将棉花基因组研究的理论与技术用于新材料创制和新品种培育与利用研究。近10年育成南农早(2002年国审)、南抗3号(2001年苏审、2005年国审)、南农6号(2005年国审)、南农10号(2008年国审)等棉花新品种12个, 南农系列品种累计推广3000 多万亩,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推动了棉花种业的迅速发展。其中,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南抗3号”的推广利用是长江流域棉区以国产抗虫杂交棉取代美国抗虫棉的3个主要品种之一。





编辑:

阅读次数:333

(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