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新华日报】“进了灌南门,就是灌南人”

——省委驻灌南县帮扶工作队工作纪实

2017-07-18来源:新华日报作者:党委宣传部

“我们胸怀伟大梦想,告别都市奔赴村庄;我们牢记中央的决策,任重道远,使命荣光……”这是省委驻灌南县帮扶工作队队长蔡踊泓率全体队员集体谱写并传唱的队歌《我们走在精准扶贫的大道上》,也是全队21名队员的真实工作写照。

    从去年2月25日来到灌南农村起,他们并没有因为条件的艰苦而退缩,而是用“进了灌南门,就是灌南人”这句话表达了他们扎根基层一线、建设第二故乡的责任和决心,始终践行“为灌南人民谋幸福就是我们的目标,争取灌南人民的获得感就是我们的成就感”使命与承诺。

    用心精准施策

    工作队进驻经济薄弱村后,队员们走遍了田间地头,踏遍了农户门槛,坐遍了百姓板凳,听懂了群众方言,弄通了乡俗民情,了解了基层疾苦,真正成为进村“不问路”、到户“狗不咬”、群众“不生疏”的驻村“第一书记”。

    紧紧围绕发展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两大核心目标任务,工作队在实践中探索出了“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帮扶工作思路和“总体规划、顶层设计、产业主导、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帮扶项目建设思路,去年在灌南县2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完成的四大类59个帮扶项目,现已全部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今年将规划实施91个帮扶项目,总投资近亿元,真正实现扶贫帮扶从“输血”到“造血”、从“漫灌”到“滴灌”、从“阶段性”到“可持续”的转变。

    用情精准帮扶

    刘扬是钟山宾馆集团选派的帮扶队员,挂钩帮扶李集乡合兴村。他积极联系对接渠道,帮助该村的“幸福林海泵业有限公司”产量翻番,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各地。现在的合兴村,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搞得红红火火,不到一年时间就摘掉了贫困“帽子”。今年年初,村民代表集体写信给县委县政府,恳请刘扬继续留下来在合兴村再干一年。

    苏州姑苏区选派的帮扶队员王超,今年年初联系苏州大学理想眼科医院和姑苏区沧浪街道,组织“光明巴士”团队赴灌南县,连续开展3天的眼科大型义诊,累计服务1000余人次,覆盖全县2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10名16周岁以下斜弱视儿童,7月到苏州大学理想眼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爱家眼科基金为他们承担了手术费、往返路费等。

    这样用情的帮扶队员还有很多。NBA竞猜大学生志愿者在高湖村开展“留守儿童夏令营”,省交通控股公司沿海高速在嵇桥将军希望小学援建“扶贫关爱之家”,省海外企业集团在北陈集小学援建“3D打印实验室”,中科电子第28研究所在田楼镇东盘村小盘小学援建“科技小屋”,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帮扶队员朱翔发起“雏鹰计划”。沿海开发集团、南京水科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钟山宾馆集团等开展了捐资助学活动。省委办公厅在灌南县6所学校资助低收入农户优秀学生60名,一次性发放助学金6万元。

    用力精准脱贫

    结合灌南实际和后方帮扶单位的资源优势, 扶贫工作队规划实施了一批产业扶贫项目。目前在灌南7个乡镇的经济薄弱村分别建成9个粮食烘干中心、9个农机合作社,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见效。

    省海企集团利用外贸出口优势,在灌南县北陈集镇尹荡村援建了一家“订单式”的帽子加工厂,去年一次性交税20万元,可解决当地1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百禄镇高湖村依托NBA竞猜的技术人才,建起了水稻标准化集中育秧基地;苏州蔬菜研究所在张店镇小圈村建设优质蔬菜种植基地500多亩,农产品在去年的海峡两岸(江苏)名优农产品展销会上获得好评。帮扶工作队结合“互联网+”在张店镇小圈村规划打造的整村脱贫项目,被省商务厅列为“全省电子商务示范村”试点单位。工作队还因地制宜,利用省财政增加村集体经济试点资金,在20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共流转6400亩土地,发展特色农业,打造灌南优质稻麦品牌。

    一年半以来,省委驻灌南县帮扶工作队,精准实施帮扶项目和在建项目共150个,走出了一条“村村有产业项目”的脱贫致富之路,去年已有5个省定经济薄弱村、2.1万贫困人口率先实现脱贫目标,向省委省政府和灌南广大干部群众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

    本报通讯员 张亮亮

原文链接:http://xh.xhby.net/mp3/pc/c/201707/09/c347717.html


编辑:

阅读次数:1186

(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