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南京日报】教授田间“问诊”,支招水稻增效

2017-09-28来源:南京日报作者:党委宣传部

本报讯(通讯员 习楚涵 记者 姜静 王聪) “桦墅村的‘南粳46’型大米,被誉为江苏最好吃的大米。但是这两年产量不如以前多了,不知怎么回事。”昨日,在栖霞区西岗街道桦墅村,心存疑虑的农业人员迎来了两名南农大的教授——街道“创业栖霞”人才企业的技术专家,他们此行是给粳稻“问诊”、为农业发展支招。 

桦墅田间眼下水稻绿油油一片。每年5月播种,目前正值灌浆期,11月底即将迎来丰收。桦墅村农业人员介绍,从2012年开始,村民们从省农科院引进了优质水稻品种——“南粳46”型大米,这款大米也是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绿色食品。起初农户们分散种植,成本高、收益少。2015年开始,经流转土地,农户们手中的地集中起来由村里统一种植,如今整个桦墅村有280多亩地种植着“南粳46”型大米。本着精益求精、自加压力的想法,村民们想请专家来为桦墅大米进一步提质增效。 

昨天,钟增涛和郭世伟两位专家下到田间,仔细查看水稻的生长情况。“可能是基肥多了,可以看到田间一些水稻出现倒伏现象。也有可能是机器插秧时,密度设定得过大,田间的水稻种得太挤。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肥料用得不合适。”专家的话,让村里人频频点头。大家初步商议,村里将给专家们找一块试验田,专家们取样测土、拿出肥料配比,给桦墅大米设计一个提质增效的最佳方案。 

记者从西岗街道人才办获悉,包括钟增涛和郭世伟在内的人才团队,已经注册了禄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为2017年创业栖霞的入选企业,落户在街道的科创中心。此次人才办牵线专家为桦墅大米“问诊”,也是街道借助专家们的学识,在提高化肥利用率、减轻或免除肥料对环境的污染方面,给桦墅村的农业发展支招。同时,也给人才企业在桦墅“试手”,建成种植示范点,给公司带来效益,双方实现共赢。据了解,科创中心于2014年成立,目前已引进企业16家,其中“321”人才企业6家,“创业栖霞”人才企业8家。2015年12月,科创中心被南京市科委认定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并分别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成立了“西岗南大人才创业园”、“西岗东大校友创业园”和“东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编辑:

阅读次数:625

(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