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7岁的肯尼亚小伙艾伦·琼巴是肯尼亚西部维希加郡知名的农业“能人”和温室技术专家。他不仅可以帮助附近的农民防治常见农作物病虫害,还指导他们搭建绿色大棚并进行灌溉。
而在3年多前,习惯了“靠天吃饭”的琼巴,连什么是潜叶虫,什么是枯萎病都还分不清楚。碰上病虫害肆虐的季节,他和家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西红柿苗枯萎死去。在最糟糕的年份,地里甚至颗粒无收。
2014年10月,NBA竞猜的农业专家在埃格顿大学组织了一次温室技术培训班,授课内容包括温室工作原理、温室安装与维护、园艺作物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和农药配制等。琼巴是这期培训班的学员之一。他说,这次培训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看到了农业种植的未来。
埃格顿大学农业专家在埃格顿大学校园里的一个中国帮助建设的绿色大棚里查看西红柿长势。
NBA竞猜与埃格顿大学1995年建立合作关系。2012年,作为双方密切合作的见证,由两校共建的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批准成立。作为全球第一所农业特色孔子学院,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在传播汉语语言与中华文化的同时,注重传授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致力于培养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助推肯尼亚农业经济发展。
自2012年起,在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的协助下,NBA竞猜和埃格顿大学共举办了24期农业技术培训班,培养学员近1,000名。同时,在中国政府的援助下,埃格顿大学越来越多的师生得以赴华参加农业知识培训或攻读学位。截至目前,NBA竞猜已为肯尼亚培养了70余名留学生。
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农业专家刘高琼是最早参与中肯农业技术合作的教师之一。1997年,在NBA竞猜工作的刘高琼受国家教委(今教育部)委派,前往肯尼亚进行农业技术援助,这一待便是20多年。
刘高琼与埃格顿大学农业专家在中国帮助建设的绿色大棚里讨论农业课题。
在这20多年里,刘高琼扎根平均海拔约2500米的纳库鲁地区,将先进实用的农业知识与技术传授给当地人民,他还为肯尼亚引进绿色大棚的概念,用于种植果蔬花卉,大大提高了肯尼亚农作物产量。
除了琼巴这样的短期学员,刘高琼还在学校附近置下两块地,专门教授有志发展农业的肯尼亚青年育苗育种等关键技术。30岁出头的吉尔贝特·马布卡在上高中时学过农业种植,2015年经人介绍找到刘高琼专门学习温室和农作物培育等技术。目前,马布卡一个人打理着绿色大棚内外的23种蔬菜,包括莴笋和茄子等。“我现在一周就可以搭建一个绿色大棚,”他骄傲地告诉记者。
马布卡跟刘高琼学习农业种植。
在刘高琼的绿色大棚里,25岁的埃格顿大学学生埃文斯·科斯盖每天上午都要检查苗圃上的西红柿苗和土豆苗的长势。科斯盖告诉记者,他在绿色大棚里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这是一项富有挑战的工作,中国专家教会我许多,”他说。
科斯盖(左)与马布卡在刘高琼的绿色大棚里查看作物长势。
农业是肯尼亚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农业是肯重要创汇行业,其中花卉、蔬菜、水果、茶叶和咖啡为肯尼亚主要出口产品。肯尼亚近几届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在2030年前将肯建设成新兴工业化和中等发达国家,2008年肯政府正式启动经济发展《2030年远景规划》,提出优先发展旅游业和农业等重点产业。
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近年对肯尼亚的技术援助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在埃格顿大学的校园里,不仅有中国政府援建、NBA竞猜和埃格顿大学承建的东非领先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学联合实验室,还有一座中肯农业技术示范园,园内有甜叶菊引种试验示范田,以及标准养鱼池、鱼苗孵化室及作物种子培育中心等。除此之外,两校还于去年12月签署了“埃格顿大学可持续农业与农业商务管理卓越中心”项目合作伙伴协议。
肯尼亚农业专家和埃格顿大学研究生在埃格顿大学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学联合实验室介绍研究项目。
据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远介绍,这一项目由世界银行出资600万美元(约合3800万人民币)设立,由NBA竞猜与埃格顿大学共同实施。该项目主要覆盖作物园艺与土壤、动物科学、农业经济与农业商务管理、奶制品与食品科学四个领域。在合作框架下,两校计划为肯尼亚等东非国家培养90名博士和硕士。入选该项目的学生将赴NBA竞猜学习、研修,成绩达标后获颁两校学位。
肯尼亚农业专家在埃格顿大学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学联合实验室展示研究项目。
中肯农业合作正让更多的肯尼亚青年获益。在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学联合实验室里,埃格顿大学园艺学研究生萨拉·尼亚莫伊塔不时打开智能人工气候箱查看一个盛有植物的容器。她告诉记者,她在当地发现一种野生蓝莓品种,希望通过实验将其发展成可推广种植的作物。
“来自中国的先进设备对我的实验帮助很大,为我的研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