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波,植病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NBA竞猜校长,党委常委。NBA竞猜植保学院卵菌与真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学科带头人。先后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00多人。近年来主持“973”、“863”等项目,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农林危险生物入侵机理与控制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主编和参编教材6部。
方向越明确,道路越通畅
记者:郑老师,您既是一名具有多年研究生培养经验的导师,也是一个学科的带头人,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方面有丰富的经验。那么,您觉得面对刚刚进入科研领域的年轻人才,导师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郑小波:一个学科的发展,研究方向的选取和研究团队建设是决定学术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那么培养年轻科研人才,首要的是要帮他早日确立合适的研究方向。
学科负责人要把团队中的每个年轻人当成未来科学家培养和扶植,帮助其快速成长。对年轻人来说,从普通本科毕业,到读研究生、开展科研甚至到成为青年教师、进入专业领域,需要导师及时加以正确指导。刚刚进入科学殿堂的年轻人,如果仅仅靠自己的摸索和探索,要找到合适的研究方向,往往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期间很容易产生迷茫,甚至走弯路。这个时候,就需要导师的引导,尤其在刚刚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期,导师应当帮助他们规划目标,确定方向,多和他们交流讨论研究方案,导师有义务提供正确的指引,并提供各种条件把他们引入学术圈子,帮他们搭建未来发展的平台。
曾经有一位博士研究生,天资聪颖、勤奋刻苦,参与了两个不同研究方向的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综合考虑不同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和他的个人情况,我还是建议他要舍得放弃,选择其中的一个方向作为主要的研究主题,放弃另一个。在集中精力的情况下,他很快能够到这个方向的学术前沿,目前是这个领域全国做的最好的青年学者。
把握好“引导”和“干预”的度
记者: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既是师生关系,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可以说,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不仅仅在于科研,甚至包括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树立。那么,在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过程中,您认为导师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郑小波:不同的导师培养研究生有不同的方法,有的导师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选题,其他则尽可能放手让学生来做,这样培养出来的研究生自主科研能力很强,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可能会走更多的弯路;有的导师从确定选题、制定研究方案、以及研究实施过程等方面都能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到学科前沿的研究领域,获得较高的研究效率。这两种方法培养研究生应该说各有优势。
但是,不管是哪类培养方法,导师一定需要把握好“引导”和“干预”的度,既要指引方向,又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创新。要通过不断的鼓励,让他们看到发展的前景,培育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与热情,启发进取的动力。
做科研要勇于探索前沿
记者:这么多年来,您自己培养的学生也好,包括您的团队建设,先后涌现出很多优秀的科研人才,除了上面所说的导师的引导作用,您认为什么样的人更适合进行科研工作的培养呢?
郑小波:学术团队不应该培养只会听从指挥的“绵羊”似的人物,而要选择有事业心的人,有科研精神和进取意识的人,要充分评估他的科研发展潜能,找出他们的科研特长,悉心打磨,促其成长。要鼓励年轻人在确立了明确的科研方向和研究问题后,坚持沿着这个主题深入、系统地开展研究。年轻的学生和研究者不能因为方便发表论文去做学术价值不高的重复性的研究,不能一味追求时髦热门的研究领域,而要敢于探索学科前沿,挑战学术高峰。年轻的研究者在开展研究工作时,因为缺乏信心或者耐心的关系,有时候会在困难和问题面前不够自信、甚至打退堂鼓,缺乏屡败屡战的勇气,这时候需要导师在不同阶段持续地进行鼓励和引导。
此外,科研人员的品德同样重要,这决定了整个科研团队的氛围。也就是说,无论是导师还是年轻教师,都要有互相协作的精神,尊重和爱护学生,这样团结合作的团队,在探索科学未知领域的时候,才更有效率和学术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