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农户实现“穿着西装养鱼”,使水产渔业变得“轻松优雅”,NBA竞猜经济管理学院2014级在读博士生陆超平辞去了一份让人羡慕的事业单位工作,开始智能渔业的创业,运用云端技术和物联网实现自己的梦想。一年的时间,公司营业额就达到了500万元,今年还可以翻番。
大型智能设备太贵,养殖户买不起
陆超平说,提起农业,大家想到的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每天一身汗一身泥,现实也确实如此。硕士生毕业后,在一家省级研究所工作的他体会到了农林牧副渔的辛苦。
“很多养殖场还在用最原始的养殖方法,农民们需要穿着防水的皮衣下水检测水质、查看水里的各种情况,辛苦而且风险很大。”他认为,应该通过技术改造,让农民在养鱼时更轻松。
2014年,陆超平辞去工作,投身到智能渔业行业。公司的第一项业务是承接的政府项目,利用各地的大型养殖场做示范场,安装包括智能水质检测、视频摄像头监控、智能管理系统等智能设备在内的一整套集成系统。设备装是装了,效果也非常好,但是陆超平发现,一套完整的智能设备价格高昂,除非政府补贴,普通农户不会自主购买这样的设备。
能否选出水质检测中最为关键的几项指标,使得设备简单化,让农民都可以负担得起?
研发出小型智能设备,大受市场欢迎
说干就干。2016年,他们公司研发的小型智能化监测设备“智能渔管家”出炉了。这套设备可以自动监测水的含氧量、PH值等,实现自动增氧、自动报警等功能,一套只要3800元。面世后大受欢迎。
陆超平本科学的是土地管理,研究生时期学习的地理信息系统,包括遥感、水质检测、卫星图片和模型计算藻类悬浮物等,为他设计“智能渔管家”时打开了思路。
他在“智能渔管家”上又加入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维度,可以实现区域的联动以及气候变化等区域性扩散模型的构建,从而实现水产养殖的全域人工智能。
“不同区域的气候、水质、土壤各不相同,仅用常规的二维模型无法适应各地业务。有了基于位置的技术,‘智能渔管家’管理模型的构建可以变得更加精准,让用户利润更大化。”陆超平说,到去年底,他们的产品已经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去年一年销售达到500多万元,服务水产养面积达7000余亩,农民基本上不需要穿着皮衣泡在水里,实现了“穿着西装养鱼”。而他本人也被南京市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公司落户到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农业大有作为,希望更多学子加入
从在事业单位工作到自己创业,陆超平经历了巨大的角色转换。创业初期,管理、技术、市场、营销、人事、财务全部得亲自过问,这让他感到巨大的压力。
“创业不易,农业创业更不易。”他说,自己当初创业时也曾遭到家人的反对。现在南农读博的他发现,身边一些学农的孩子仍然不愿意从事农业。
“农民伯伯们没有钱,所以他们的钱不好赚。做农业需要情怀。”他说,但同时,我国的农业与欧美相比,差距很大,市场也很大,“仅仅是智能化设备这块,就有几百亿元的蛋糕。”
他希望更多学子加入农业行业的创业创新,这里有很大的空间和舞台,“以我们公司为例,今年至少可以做到1000万,还将和农业方面的大型公司进行深度合作。”
本报记者 谈洁 本报通讯员 张翼 许天颖
原文链接:http://njrb.njdaily.cn/njrb/html/2018-06/07/content_502108.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