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下午,在“GCHERA世界农业奖”颁奖典礼期间,“一带一路”农业科教合作论坛在我校国际交流中心举行。论坛由NBA竞猜副校长胡锋主持。
论坛旨在贯彻落实中央和农业农村部关于“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总体部署,围绕创新农业走出去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农业对外科技合作协同机制、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开展交流和研讨。
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隋鹏飞作题为《面向“一带一路”建设,面向开放发展需求,加快培养农业对外合作人才》的主旨报告。
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多,得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经历了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的重要突破和进展,古老的丝绸之路又在焕发勃勃生机。报告详细分析了各地教学科研机构及有关部门,为应对经济社会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为“一带一路”提供能量动力,不断探索国际化发展路径,加强“科教企”合作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的实例。
报告同时指出,我国依然存在农业国际合作理念和视野的行政管理人才、农业驻外和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国际化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及涉农企业国际职业经理人员不足等现状,并强调面对这一形势,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一要顺应形势,实现思想再解放,理念再转变;二要凝聚合力,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三要百花齐放,有效利用多种培养形式,可以是定向培养模式;四要多管齐下,做好人才培养服务的保障工作。
隋鹏飞最后强调指出,当前我国正在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农业开放发展。在农业对外投资、农产品贸易促进农业技术交流、国际粮农治理等领域,我国比历史任何时期都需要国际化人才。他希望政、企、研、校开展密切合作,加快人才培养,争取在5到10年以内实现优秀农业对外合作人才供需的基本平衡,为我国完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
胡锋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题,围绕国际合作网络布局的优化,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援外培训班的举办,探索“走出去”复合型人才培养,筹建教学科研一体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搭建“一带一路”合作平台等举措,全面介绍了我校农业对外合作的基本情况和特色。报告针对农业走出去人才培养现状,提出要创新模式与机制,协同培养走出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要加强留学生教育,为带路沿线国家培养本土化人才;要做好培训项目开发,满足“短平快”需求;要强化平台建设,保障农业走出去科教产结合等一系列建议。
会上,中国农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张蕙杰、中国农业大学一带一农业合作学院副院长徐秀丽、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所长徐明岗、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张越杰、贵州大学副校长张覃、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郑郁善分别结合各地教学科研机构的实际,畅谈交流对外合作人才培养与“一带一路”对外科教合作情况。
另讯 在“GCHERA世界农业奖”颁奖典礼期间,农业部国际合作司组织了“农业对外合作人才培养座谈会”,邀请了NBA竞猜、中国农大、西北农林等高校与江苏省农委、江苏省部分走出去企业进行了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