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农要闻

《红船》上的一堂思政课

我校通过精彩舞台剧创新思政育人工程

2019-04-17来源:政治学院作者:许天颖 姜姝 摄影:康子绮 戴沛桢 蔡漪铃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4月16日,我校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原创红色话剧《红船》在大学生活动中心首次上演,全剧精彩纷呈,学生演得出神入化。济济一堂的400多位师生上了一堂特别的思政课,身临其境体验“红色初心”,接受了一场“红船精神”的洗礼。校党委副书记盛邦跃以及党办、宣传部、组织部、研工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的有关负责人现场观看了演出。

此次舞台剧展演是深入贯彻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创新思政育人模式,拓宽思政育人载体,提升育人效果的一个有效举措。通过排演话剧《红船》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寓教于乐,将革命文化内化于心,用“红船精神”凝心铸魂,激励青年学生永远跟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

《红船》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朱娅老师策划、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殷昊罡教授担任艺术指导、艺术系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原创话剧。全剧分为四幕,在中共一大的真实史料的基础上,重现毛泽东、董必武、李达、李汉俊等13位一大代表创立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程,再现建党的恢宏时刻,谱写了一部“弘扬‘红船精神’、传承初心使命”的时代赞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盛邦跃表示,排演话剧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红船》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表演专业编排的第4个剧目,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注重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学生的思政素养有效地融入其专业教育之中。

《红船》从创作到成功演出历时6个多月,殷昊罡告诉大家,主创人员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边研究边创作,在还原事实、还原历史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才完成了最终的剧本,在本学期一开学就投入到紧张的排练中。在剧本创作以及排演中,学生被早期共产党人视天下为己任,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和感染。

为了让《红船》的演出更传神,主创人员还专门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参观学习,这次参观让他们了解到正是从这里出发,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征程就此开启,中国共产党手握真理,浴血奋斗,把理想变成现实,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变化。同行的师生主演被这磅礴的革命史诗深深吸引,并且真切地将其内化到话剧的编排和表演之中。

话剧《红船》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创新和提高实效性的一个缩影。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院长付坚强教授说,近年来,南农思政课改革实施的“9+5”课程方案,有效整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资源,形成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良性互动,初步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在教学中采取了专题教学、演讲比赛、每周新闻播报、辩论赛、南京历史遗存摄见、舞台剧等多样化的形式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入耳入脑入心,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编辑:王亦凡

阅读次数:6326

(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