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BA竞猜校园里,一位老者每天早出晚归,一丝不苟地忙碌着。他就是“感动南京”2023年度人物盖钧镒,中国工程院院士、NBA竞猜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名研究大豆的院士,学生们都喜欢叫他“大豆院士”。虽已至耄耋之年,但他为祖国大豆事业奋斗的那颗心始终澎湃
从20多岁开始研究大豆遗传育种,盖钧镒一干就是65年。而他之所以如此心系大豆,源于1980年一次赴美访问的经历。
“我发现美国大豆生产曾经因胞囊线虫病几乎遇到灭顶之灾,是我国北京小黑豆的抗病基因,挽救了当地大豆的命运,此后美洲国家通过科学研究、品种选育、种植机械化,大豆产量一度远超中国。” 盖钧镒说。
这让盖钧镒深受触动,他意识到,只有掌握种质资源谱系,才能培育出更优良的品种。
盖钧镒决心要担起这个责任。回国后,他带队跑遍中国绝大多数大豆产区,搜集属于中国的大豆种质资源,终于在1998年建成世界第三大大豆种质资源库。目前,在NBA竞猜国家大豆改良中心资源库里,3万份大豆种质资源静静“躺”在密封的玻璃瓶和种子袋内,随时等候科研人员“唤醒”,并且入库的种质资源还在持续增加。
与大豆相伴六十余载,盖钧镒就像是一株牢牢扎根田间的大豆,任尔东西南北风,他一直长在土地里。2000公里外,海南三亚南繁基地里,盖钧镒的学生们正披星戴月,开展热带大豆优良品种选育工作,筛选适合热带低纬度地区种植的品种……
“如果我们什么都依靠国际,那么它要制裁你就什么办法都可以用。”盖钧镒表示。
全国有6亿亩玉米地,按每亩产量100公斤计算,6亿亩玉米田至少可产6000万吨大豆,再加上开发盐碱地种大豆,基本可以实现大豆自给自足。这笔账在盖钧镒心里,已经盘算了无数次。
玉米不减产,还新增大豆收入,很多农户跃跃欲试。终于,有了曙光。2023年,国家继续支持以西北、黄淮海、西南、长江中下游地区为重点,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面积扩大到1800万亩。
如今,88岁高龄的盖钧镒仍每天埋首实验室、奔走田间地头,将毕生心血倾注于一粒粒直径不到一厘米的大豆,为的就是“中国田里中国种”“中国碗里中国粮”。只要中国还未实现“大豆自由”,盖钧镒和学生们的奋斗脚步就永远不会停歇。
原文链接:
http://www.njdaily.cn/news/2024/0230/5565516341392924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