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文化遗产部)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发展计划

作者:来源:党代会发布时间:2024-04-24

一、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工作总结

(一)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图情档一体化

2020年,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和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合并组建图书馆(文化遗产部),成立新的图书馆(文化遗产部)党总支,紧紧围绕学校1335发展战略,强化理论武装,设立党史学习教育专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区,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完成了学校2023年度第五轮巡察,发挥了党总支政治核心、党支部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各项工作发展,图书馆获教育部最美图书馆、档案馆获省级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发挥育人功能,服务立德树人根本

组织开展第十一届至第十五届“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月活动,形成了文化育人品牌;创新模式 赋能阅读阅读推广案例获2023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优秀案例奖。与小岗村等共建农家书屋,“书香致农家 阅读助振兴”阅读推广案例获上海图书馆学会等单位主办的“全民阅读推广与信息素养教育创新案例征集活动二等奖牵头组织完成《NBA竞猜发展史(1902—2022)》《NBA竞猜人物志(1902—2022)》和《图说南农120》校史三卷及《金善宝文集》《章之汶文集》出版工作,举行邹秉文先生铜像落成仪式,推动文化育人,校史馆、农博馆年均接待2万余人次,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获评“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

(三)统筹资源服务,全力支持学校事业发展

树立用户友好型图书馆(文化遗产部)建设理念,年均接待读者120余万人次,推出“您选书,图书馆买单”读者借购(荐购)平台。推进文献资源体系化建设,2019-2023年间共采购纸质图书约36万册,新增学位论文约1.5万本,图书借还总量约98万册。目前馆藏图书约210万册,纸本期刊约31万册,电子数据库160个,馆藏明嘉靖(1524年)《齐民要术》制作复本入藏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参与共建“江苏省高校珍贵古籍资源库”。

2019-2023年完成科技查新756项,查收查引1637项(其中服务院士等高层次人才申报221项),传递文献7676篇;2020年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次年入选江苏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搭建沟通桥梁 支持农业创新”等案例获第一批全国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等荣誉。

更新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推出“不见面”查档便捷服务。年均接收整理综合档案、新进教职工和学生人事档案分别约为6000卷,接待查档1500余人(次)。年鉴编写和出版工作中,《NBA竞猜年鉴2019获2021年江苏省年鉴质量评审二等奖。

努力将章之汶图书馆打造成文化新地标,认真参与新校区章之汶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和展览馆的建筑概念、装修设计、智慧设施等的调研论证、协调跟进,不断完善卫岗、浦口、新校区图书馆等多馆的功能布局、优化调整。

二、过去五年牵头推动的重大事项或重要改革,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见第一部分

三、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

发展目标:聚焦“强国建设、南农何为”的时代命题,强化图书馆(文化遗产部)资源、场馆的立德树人、存史资政、服务支撑等功能,建设组织有力、资源综合、服务优化、优势特色鲜明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知识学习交流中心、学术研究支持中心、文化展示育人中心,在服务我校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强国建设进程中贡献力量。

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

1.强化理论武装与绩效考评,实现馆员思想素养、业务能力双提升。组织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专业技能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通过岗位聘任、动态调配、常态交流,练就高水平组织队伍。探索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调动干部队伍积极性和创造性,闯新路、出新彩。

2.推进多校区场馆高质量建设,实现空间建设、育人服务新突破。加大育人阵地建设,改善展陈设备设施,加强多场馆统一规划,精心打造具有文化底蕴、学术风范,体现南农精神和办馆特色风采的新校区场馆,传播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科教文化、南农文化等。

3.加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现资源建设、综合利用达到新水平。深化改革建立数字资源采购与利用评价评估规范机制,优化文献信息、知识创新服务,持续打造国家知识产权信息中心服务品牌,构建与一流学科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文献资源保障与服务体系,做好档案收集、古籍特藏的科学系统整理,在各类资源活化利用上真功,见真章。